以前好罢了。但朱慎锥心里很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等再过几年,天灾越发激烈,那时候长时间的干旱造成了千里绝收,再加上辽东战事的持续不断,大明财政开始破产,乱世即将到来。
一旦乱世来了,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活活饿死的。
易子而食,遍地饿殍,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为了活命只能造反。
到了那时候,有口吃的就是命!为了口吃食,饿的眼睛发绿的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未雨绸缪,朱慎锥不得不提前做准备,他让百户所包括王家村种这才农作物的用意不仅是让他们能自给自足,更是要通过这个方式暗中囤积粮食,以备不患。
无论是红薯还是玉米都是高产作物,虽说口感比不上小麦大米,可毕竟是能活命的粮食。饥荒到来,别说粮食了,树叶子都给吃光了,饿急的人连观音土和人肉都吃,那时候再难下咽的粮食对他们来说都是山珍海味。
把红薯晒干,弄成红薯干。玉米也是一样,晒干后储存,到了灾荒年靠这些就能熬过去。
不仅如此,朱慎锥已经开始着手储存粮食了,他在王家村、羊头山各处修建粮仓并挖掘了不少地窖,把弄来的粮食藏在里面。他这样的举动许多人都看不明白,因为现在根本不缺粮,搞这么多粮食究竟干嘛?
对此,朱慎锥也不多做解释,只是找了个和草原那边贸易的理由先搪塞着,继续按部就班地做这些事。
朱慎锥由胡义生领着一路前行,走走停停,时不时开垦出来的田地那边停留一会儿,蹲下身看看种下的种子,然后又和种地的军户聊上几句,问问他们耕作的情况什么。
一旁胡义生陪同着,还帮着解释几句,就这样短短的不到一里多地,他们居然走了大半个时辰。而且许多军户见到胡义生如此殷勤陪伴朱慎锥,虽然不清楚朱慎锥的身份,但想也知道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