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高气爽。
海滨市旧城改造一期工程的喧嚣渐渐平息。
老城区诸如华山路、嵩山路、泰山路、五台山路等核心区域的居民们陆续用上了崭新的公共厨房和厕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然后建筑大队迅速转向,又开始对各条街道上散落着的空置废弃房开展维修翻新作战。
钱进已经去现场查看过多套空置废弃房了,这些房子的修缮工作与去年冬天雪后紧急修缮的居民住房截然不同。
嵩山路深处有一座民国时期的绸布庄仓库。
青砖外墙爬满了藤蔓,木质大门腐朽不堪,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破麻袋和厚厚的灰尘,工人进去得戴口罩,夏秋季节里面空气也弥漫着霉味……
乌龙山路拐角有一个废弃的小印刷厂,街道居委会一直想把它给推了,只是没有劳动力也没有上级单位给的拆改计划,所以这小破厂便一直孤零零的陈列着。
它屋顶塌了大半,里面锈迹斑斑的钢梁都露出来了,地面上散落着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工具,还有破碎的铅字和油墨桶。
钱进去看过,这房子跟建国后唯一的联系,就是墙壁上残留着一些褪色的红色标语。
再就是他听说琅琊山路尽头还有一座疑似旧染坊的院落,院墙已经半倒了,里面很多老鼠,居委会几次消杀都没用……
这种建筑大多建于民国甚至更早,历经战火与岁月侵蚀,早已破败不堪。
墙体倾斜、屋顶坍塌、门窗朽烂是常态,杂草丛生、鼠蚁横行更是标配。
它们早已不是住房,而是被遗忘的仓库、废弃的旧店铺、甚至早已停产的微型手工业作坊的厂房。
他看后很感慨,估计后世进入城市的新居民无法想象,原来城市曾经也这么破败。
原来城市也有农村那种茅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