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的女儿爽快的答应以后飞燕开张时,她的夫婿那会多多照应,倒是杜绝了官府小吏的骚扰。
可是万事俱备,叔伯那里却是打死也不肯让飞燕抛头露面去卖粥。虽然家道颓败,但士卿大夫的晚节犹在。典当家底乃是祖荫庇佑,堕落为小贩商贾那可是万劫不复!不可!不可!
叔伯也是从敬柔的嘴里听闻飞燕兑下粥铺的事情,当时家中还有一位客人,也是位前朝遗老,叔伯的好友李琼大人。他原本是大梁户部从四品巡官。可惜朝代更迭,这官职也是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飞燕犹记得叔伯自豪地说李大人依然仕途稳健,在朝为官,要拜托他为自己寻一个青年才俊。等李大人没事时找寻叔伯一同坐在院子里饮酒,听他们闲谈间才弄明白,原来李大人如今出了户部,在京城的西门做了城门官儿……早开晚关,差事清闲,倒是稳健得很啊!
将叔伯听闻了侄女要开粥铺,气得恼了起来,见老侯爷着了恼,李大人饮下一盅酒,又在口里补了几颗炒花生米,才慢条斯理道:“这本是贵府家事,老朽本不该多言,可是你的叔伯才跟老朽提起,要替贤侄女留意合适的婆家,如今要是卖起粥来,好说不好听……就难办你叔伯嘱托了……”
叔伯一听李大人说了这般迟疑之词,更是心急了:“你听听!为了点蝇头小利耽误了终身大事啊!听叔伯的,明儿赶紧地将那粥铺脱手,风吹日晒的,有什么可干的?”
尉迟飞燕看敬柔因为自己的多嘴,而愧疚地看着自己,笑着拉了拉她的手,然后对着两位长辈道:“叔伯心疼飞燕,飞燕心里清楚,可是飞燕实在是不想嫁人,就算嫁了也是心中不喜,倒不如随侍在叔伯身边,照顾好我的这两个弟妹。如今敬柔的年岁也大了,叔伯若是有心,先给敬柔寻个妥帖的婆家才好,而且贤哥儿已经是许久未入学堂,就算将来无心仕途,男儿总要通晓经史才能看事豁达,这些个都是需要钱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