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就是不管有多少星体,先拆成一对一对的双星结构,保证在忽略其他行星的前提下,这两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刚好呈整数比,比如一个公转两圈,另一个刚好公转三圈,用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双星小组的内平衡。
“第二步,十二月将中有几颗存在显著对应关系的星体,拟将其调整为共轨行星系统,按照设置好的角度,以完全对称的方式相对运行,同时,给对应星体增重,达成镜像平衡。”
这个也好理解,就是这几颗运动轨迹可以对应起来的星体,调整到轨迹呈镜像关系,同时对大小进行修正,把小的那些个增肥增到和大星体一致,形成基本一致的对向引力和离心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步,把理论上能调整的平衡性调整完毕之后,开始往系统中逐渐增加天体,尽量布置在各个大星球的拉格朗日点上,优先选择l4、l5位置,必要时其他点也可以增加。”
“在此期间,通过观察灵气索的灵气消耗,评估这种调整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增减反复试验,尝试完成天体平衡性的构建。”
到这里,非专业人士就有些听不明白了。
大概理解就是,这里有一堆用绳子捆着的杂物,一旦解开绳子,可能会轰然散架,现在,夏国专家在把理论上的模型做完之后,剩下的就是一点一点往里面塞东西。
拉格朗日点,就是这里面放东西能放的最稳的点。
每塞进去一个,就看看周围绳子的受力有没有变化,若是绳子受力减小了,那就是有效,可以再试着塞个大一点的,或者多塞两个,直到绳子被完全解放。
放到现实中的灵曦世界,那就是这里加一个星球,看看引力能不能减少些灵力消耗,那里放几块陨石,再看看能不能取消一条灵气索。
总之就是慢慢试,反复试,来回试。
在此期间,还有一大堆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