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羞耻而自卑,而自卑到了极致,就要编造故事来找补,编到最后自己都信了,也就空前膨胀起来,愣是形成了越自卑,越自信的神奇循环。
为什么雉国要否认历史,南罗要窃取文化,北罗要重塑起源,谅国要割裂文字,都是因为这种巨大压力之下的叛逆与挣扎。
而夏国,也有自己的耻感文化,而且,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尊之耻。
伐不臣,没伐下,耻辱!
讨蛮夷,未讨完,耻辱!
病弱时被人踢了一脚,那更是足以铭刻千古的奇耻大辱!
这是一种独属于大国,上国的历史观。
以至于研究东艾历史的专家常常有一种错觉,整个夏国史,就是一份不断被外邦羞辱,被异族入侵的历史,战败、割地、赔款、和亲,等等等等,连篇累牍。
在这样的历史观渲染下,几千年来,夏人自打呱呱坠地,就仿佛背负了宏大的民族使命。
少年时,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青年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老年时,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就连临死之前,都要吩咐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如果再深究一层的话,在夏国的历史中,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即荣耀是属于个人的,耻辱是属于集体的。
这一仗打赢了,那是因为这支军队、这个将军、或者某几名士兵特别牛逼,上是封狼居胥,下是特级英雄。
要是打输了,那需要拎出来反省的人可就多了,从指挥到协调,从运输到后勤,甚至远到君主昏庸、弄臣掣肘、税收不足、贪腐害国、体制僵化、世风日下……
从最高领导到各级官员到底层庶民,个个点名,谁都跑不了,都有责任。
甚至在不打仗的年代,这种史观依然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