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所以今天心情怎么样?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简单说说就好。”
沈倦略微思索了一下,“今年我发行了一张英文专辑和一张日语专辑(主要用以回馈粉丝和清除库存的情人节ep选择性忽略),上映了一部票房还算不错的电影,播出了一部播放量还算ok的电视剧,然后还举办了我人生中的首次世界巡演,差不多把我出道时定下的那些目标全部完成了,所以就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吧。”
“票房这么高、播放量这么爆的数据在沈倦老师这里竟然只能算ok和不错吗?”
“如果这是我一个人拼出来的成绩,那我会用非常好来形容!但事实就是.”沈倦耸了耸肩,“这是我们剧组每个人共同的努力,功劳是大家的,所以拍戏获得的成就感还是不如自己独立写歌创作那么多。”
看似谦虚不揽功,实则暗戳戳地开自爆卡车,把所有演员的价值意义都拉低。
反正沈倦已经做好拿这段采访去做文章,凭一己之力提高歌手地位的准备了。
虽然没那么道德,资本也不会认账。
毕竟内娱的主体经济从始至终都是影视行业,而且现在影视项目的成本动辄大几亿,自然需要找知名演员来扛剧确保盈利,而歌手又是独立制作产品进行销售的个体,只有平台能从他们身上捞走油水。
这就意味着在资本的眼中,不在他们产业链中的歌手就不可能比演员有价值。
演员咖位天然就比同级歌手高一截。
但只要营销得当,这确实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歌手这一职业在网友心中的牛逼程度,同时还能很有效地提升沈倦身为歌手音乐人的价值意义,让他这位影视歌三栖发展的新时代全能艺人实现利益最大化。
当然他这么做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毕竟人活在世,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