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尝试解决枝晶生长的问题。
到最后,再尝试固态电池,甚至是锂空气电池。
毕竟事实证明,碳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确实可以让锂电池发生一些变化,包括提升能量密度,甚至改变一点电池形态。
当然,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个玄学问题。
当初帮宁王时代研究的时候就是这样,做了数千组的电池实验,一直都找不到其中结合的契机。
虽然理论上,锂电池在引入碳纳米晶体管之后,会获得性能上的提升,但他们做了那么多组的实验。
完全没有获得任何提升。
最后还是燕雅婷的一次失误,让报废的碳纳米材料和锂电池材料融合之后。
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所以,这玩意儿可是很难的!
而郭浩设计那么多次实验,本身其实是为了实验自己的建模是否准确!
而这次磷酸铁锂电池的成功,证明了,郭浩的数学模型是准确的!
根据这次磷酸铁锂电池的成功,郭浩开始继续完善数学建模。
锂空气电池需要解决的点实在是太多了,枝晶生长引发短路风险,需人工sei膜或固态电解质抑制。
又或者是li?o?导电性差,导致极化严重,需高效催化剂降低过电位。
还有就是锂空气电池理论寿命太短了,商用化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磷酸铁锂电池这次成功提升近倍的能量密度,让郭浩心中又有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固态电池。
目前实验室里,固态电池成熟度,是远超锂空气电池的。
正极材料采用磷酸铁锂,固态电解质采用氧化物或者硫化物,而负极材料可以直接采用锂材料。
理论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完全能够突破500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