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首映结束后,影评人和相关媒体人员,都会迫不及待开始发表自己的影评。
压根不需要等待太久。
他们其实也跟陈瑾一样,很迫切的分享观影感受。
这个在烂番茄上,也叫做媒体人的评分;等真正上映后,会有观众的一个评分。
两个评分的机制是不一样的。
但很多时候,媒体人的评分偏专业些,基本上跟最终的观众评分相差不大。
不会出现类似媒体评论是佳作,而观众是烂片的冲突。
这一点,烂番茄确实做得很好。
虽然也有很多媒体人恰烂钱,但总归不可能买通所有;因为一个评分网站,肯定要保证他评分的公允,只要出现一次信任危机,那这评分网站就会很危险。
所以为了保证经营,各个评分网站对评分的筛选都很严格。
他们每个网站也有一套自己的大致评分规则。
就是类似于大数据一样的东西。
开分之前,其实各家网站对某部新上映的电影、游戏的一个大致分数,都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
哪怕所有人都打10分,网站都有可能给你一个8分的分数。
这就是所谓的“公正性”!
国内的豆瓣玩这一套,其实还是跟国外学的。
这也是它一直以来虽然是粪坑,但依旧是业界评分依据的原因。
它的评分机制,不会被大数据裹挟。
陈瑾看的第一个网站的影评,就是烂番茄,目前北美受众最多的一个评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