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亿元(后来还增到了300亿),这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引进项目。
不过呢,到了80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宝钢因为投资巨大被叫停,当时有人说这是“洋跃进”。
81年,经过论证后,决定续建,但压缩了规模,二期工程就先缓一缓。
85年9月,一期工程(生铁、钢坯生产线)投产了,85年11月,一号高炉点火,这可是标志中国首个现代化高炉运行。到了1991年,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能力...
——
赵振国虽然知道宝钢的历史,但老爷子想问什么,想听什么,他没搞懂,于是装起了糊涂,反正按道理说,他这个级别,不知道宝钢的事情也很正常。
老爷子把大概经历讲了,又问赵振国怎么看?
赵振国:......
历史证明,宝钢是个好项目,但这个项目太贵了,新日铁因为这个项目,也没少从国内搞钱。甚至后来有人说小本和新日铁包藏祸心...
“那个,老爷子,我随便说说,您别在意啊,咱们除了去新日新考察,去过欧洲那边考察么?他们愿意卖,但是咱们也可以货比三家,比比价钱,压压价么...”赵振国沉思半天,终于开口说道。
老爷子诧异地“嗯”了一声,“你接着说...”
其实他有意想让赵振国参与宝钢的筹备,让这脑子灵光的小伙子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但赵振国想茬了,他想的是从哪儿能少走点弯路。
赵振国看老爷子没生气,就接着说:“要是我们镇里有俩供销社就好了,我肯定得好好比比,看看谁家的价格更公道,再瞅瞅谁家的服务更周到,谁家让我买的心里带劲,我就买哪家。这也没个规定说非得在一家店里买不是?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个实惠、舒心嘛!”
说到这儿,赵振国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