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主瞥了一眼,忽道:“陈公子,你有空的话,不妨指点一二,看阿宁有没有教错。”
陈晋知道其意思,笑了笑:“也好。”
云宁心中一喜,娓娓道来,将《五脏吐纳法》的法门原原本本道出。
此法隶属‘采服炼气’,其中如何采服,如何炼化,正依循五脏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讲究一个循环次序。
故而先学吐纳法,测验出哪一个脏腑最先萌生出气感,然后由此着手。”
而有些人天资卓越,吐纳之际,可能多处脏腑同时产生气感。这样的话,则通过气感强弱来判定最适合的先手脏腑。
云宁便是,她吐纳时,五脏皆有气感生,极为出色。但其中心脏的气感最为强烈,所以先练心神。
之所以无法五脏齐练,则受限于法门的约束,力有不逮。
炼成脏神后,再建庙,然后与五脏神建立联系,观想请神,加持己身。
可以说,但凡神法,都离不开这样的步骤。
从陈晋的立场看来,有求于神,和有求于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观主虽然常把这句“吾辈修士,伟力当归于己身”的话挂在嘴边,但显然,他修炼的神法,并不能跳出桎梏之中。
也许他觉得,当供奉的神灵能与己身真正合一,会不分彼此吧。
只是这注定是空想而已。
神就是神,人就是人。
当然,如果这人能够干出杰出的事迹,建下千秋的功业,便会被百姓民众供奉,受朝廷敕封,给予香火祭祀,由人道转为神道,成为英灵神。
那都是另外的路子了。
当下陈晋对于《五脏吐纳法》,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吐纳转换之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采服炼化的资源问题等。
不止云宁听得入神,观主都不禁仔细听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