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华娱春秋,从被天仙妈收养开始 > 第323章 倒持泰阿

第323章 倒持泰阿(2 / 10)

合拍片就是为了迎合内地市场,牺牲港片的本土特色,抛却自由创作的理念。

2003年,内地与香江签署了cepa经贸协定,为香江很多产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陈嘉尚察觉,电影业新的机会来了,这份协定将会为华语电影插上翅膀,为电影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

他以前是拍港式黑帮片和警匪片的导演,这次忽然改编内地经典名著《聊斋》,被很多港台人批“向内地文化靠拢”。

《画皮》开机之前,有位港台制片人公开批评,“陈嘉尚把港片的魂丢了,拍成了央视正剧。”

什么是港片传统特色?他们习惯了快节奏、强类型、低成本的模式,代表人物如徐客和王胖子。

内地制片不一样,大场面、大手笔、大制作,要景有景,要场地有场地,要人有人,要票子有票子,导演拍着也过瘾。

拍摄周期动辄几个月,制作过程按年算,拍摄成本以千万为单位。而港片呢?平均成本不足五百万元。

这些还不算什么,陈嘉尚破坏了港台制片的潜规则。

以前港台拍片也好,合拍片也好,必用港台男主,内地演员要为港台明星抬轿子做配。

这次陈嘉尚很大胆,弃用港台明星,五大主要演员,除了甄子丹之外,全部都是内地演员。

湾湾那边有投资人推荐林心如饰演佩蓉,被陈嘉尚拒绝,引发台媒强烈不满。

现在那边还有很多负面消息,指责《画皮》选角,谴责导演陈嘉尚,批评刘弈菲演不了狐狸精,批评范小胖怎么能演贤妻。

本来还有人批评刘景演不了将军,随着《圣火令》和《投名状》上映,这种声音渐渐微弱。

除了艺人之外,特效、服装、制作等等,全部用的内地公司。

香江电影工会提出抗议,合拍片抢走了本地人才,大量港台影视从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