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新的气象。
如果说以前那些文化符号,尚且是对西方(美国)流行文化的拙劣模仿的话,现在中国年轻人们已急不可耐,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是的,难道不可以?
他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第四名,一些项目甚至实现全包揽。而另一个人口大国的金牌数量为零,白参加了几十年。
中国人是骄傲的,他们骨子里是这样。
余切适时而出,他代替那些人向全世界发出怒喊,他满足了中国年轻人最狂野的想象。
这是他为何被美国的华人也崇拜的缘故。
刘祥成注意到这一点,冥冥中觉得这是自己获得普利策奖的良机,世人都知道中国人谦逊、彬彬有礼,而极少有人可看穿表皮,认清楚他们桀骜不驯的一面。
早年在中国大陆成长的经历,促使刘祥成成为能理解这种文化差异的少数人,他在这一刻向《时代周刊》打了个报告,要求回美国(america)一段时间。
“你想要拍中国的留学生?这确实是一个话题。”《时代周刊》的编辑部对他回复道。
“不,我要回美洲(america),是美洲的哥伦比亚,我要去拍摄中国作家余切。”
报社同意了他的申请,刘祥成随即踏上旅行。
八月下旬,余切的《2666》拿到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的提名。
这个奖项是美国最权威的文学奖之一,评选范围包括所有翻译成英文在美出版的书籍。
《2666》的英文版本历史上获得过这一奖项,如今被余切写出来之后,再一次受到青睐。而经纪人卡门正值春秋,她费尽心思运作这一本书。号令旗下所有西语作家,都应当向自己的读者推荐《2666》一书,并且介绍余切目前的事迹。
人比书伟大!余是这样的人!
用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