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的身边,还有一本语文书,他不去翻语文书,却偏要看故事书。
这个小孩说:“故事书比语文书有趣儿多了!”
记者一翻语文书,发现里面都是些理论内容,心里想,怪不得小孩宁可去。
当时的教材用的是82版,这一版修订于改开后,与前面相比突破不大,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阶级理论性质的东西,对于小孩来说十分晦涩难懂。
而后,记者们又去另一个地方走访。这个地方是老区,经济发展稍微好一些,半个世纪前,当地二十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并牺牲掉的青壮年,就有十万人之多。到现在,这里仍然是知名的拥军乡。
他们找到一户老农,这户老农有三个孩子,两个参军去了南方,还有一个特别小的在当地读书。
在前线的大儿子特别喜欢,经常要寄信回来,心里面夹杂着自己的阅读心得,他这几年经常提到一个名叫“余切”的作家。今年国庆,部队宣布要对人数进行调整,也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回归社会。这个去前线冲锋陷阵过的战士并不畏惧继续作战,也不担心转业后没着落,反而对以后不在前线,因此没有免费的烟抽了,没有看了很难过。
学校里面,老师也谈论到余切的,因此,老农就让还在读书的小儿子,把听到的“余切故事”背下来给他听。
小儿子才几岁大,好多故事都记不清楚。记者在这听了一阵子,发觉小孩子背诵得东倒西歪,缺少许多关键情节。
比如,余则成明明是个军统嫡系,后面变成了保密局的人,余则成靠军统和中统之间的内斗,果党内部的派系之争……巧妙的把自己摘出去,成了个不粘锅。
小孩儿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只说这是个敌人特务。把里面步步为营的人事斗争,变成了主角光环的冒险。
真是把的精华都省去了呀!
这为何在宝岛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