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钱份上。
拿了钱,孩子只要饿不死就行。
萧叶安年纪小,箫叶彤五岁,可以干活了。
摘猪草,上山砍柴,小小的人儿也要当半个工来用,箫叶彤吃不饱穿不暖,还备受欺凌。
姜枣心里生出个主意。
隔天正好是周末。
吃完饭她拿着粮票出门,去黑市买了50斤高粱米,询问街道办的人,把高粱米邮寄到金赛花老家,也就是箫叶彤舅舅那里。
不止有粮食,同时还有一封信。
五天后,吃的和信送到箫叶彤舅舅金元宝手里。
金元宝没读过书,找知青都给他听。
知青大致转述:“这是临安县城邮寄过来的信,对方叫姜枣,是箫叶彤的婶婶,她很想念箫叶彤,怕她在这给你添麻烦,特意买了高粱米邮寄过来。”
“信上还说,她在这边有认识的人,只要你们好好对箫叶彤,她每两个月都会往这边邮寄吃的。”
金元宝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贱骨头的丫头竟然有人惦记?
他回去把高粱米拉到大队称上称了,竟然有50多斤!
两个月50斤,分出25斤给这俩孩子吃,还能省出25斤呢!
当晚,箫叶彤和萧叶安吃上了姜枣邮寄过来的高粱米,虽然只有米,也比饿肚子强。
金元宝心情不错:“臭丫头,这些米是你婶婶姜枣邮寄过来的,你婶婶日后问起来,你要和她说我给你吃了,别告黑状。”
箫叶彤捧着碗,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碗里,她扒拉着饭,眼泪混着米吃下肚子。
婶婶……
姜枣婶婶……
晚上睡觉,她把被子给安安盖上,小声和他说:“安安你要记住,世界上唯一对咱们好的人,就是姜枣婶婶,以后谁欺负她,我们都要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