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赛里斯大约生产了45万吨鸭绒,每吨大约42万华元。
到了白金时代的2030年,仅仅上半年,赛里斯境内的植物绒毛就生产了367万吨,每吨1.7万元。
悉尼地区的羽绒外套,内部填充的植物绒标准,为每套200克,绒毛成本差不多是4元左右。
这就是生产力和技术,带来的降维打击。
比如什么枫叶鸭羽绒服之类,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采用植物绒的服装企业,对于那些喜欢用动物绒的服装企业,很容易发动舆论攻势。
毕竟单从动物保护这一点,采用动物绒毛的服装企业,就很容易陷入舆论风波。
因此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选择拥抱植物绒。
不拥抱的服装企业,就只能转向奢侈品市场,但是奢侈品服装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更何况植物绒和鹅绒的相似度达到99%,在保暖特性上,两者几乎没有差别,而且植物绒的采收和处理工艺还相对简单,这对鸭绒鹅绒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威胁。
其他面料也是一样的结果。
比如传统露天种植的棉花,面对亩产可以达到3吨左右的基因编辑棉花,在室内农场可以达到年产9吨棉花,同样毫无还手之力。
类似于棉花这种非食物类型的农作物,基因编辑品种的优势太大了,而且风险还不高,传统品种根本竞争不过基因编辑品种。
另外化学纤维方面,虽然为了减少塑料污染,目前已经全部采用可降解的化学纤维面料,但其成本反而比传统化学纤维低了近60%左右。
虽然可降解化学纤维的使用寿命偏短,正常使用条件下,最多只能坚持两年半,但这也是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共同推动的行业规则了。
毕竟如果一套羽绒服可以用五六年,那服装的复购率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