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顶多完全供给长安和部分洛阳。
理论上来说,大唐目前的需求量,至少在千万斤,也就是三十个晋州标准矿场的产出。
仅仅是300万斤,岁入就能达到四百六七十多万贯了。
“十座矿场,有些少了。”
“朕看,至少要五十座。”
李世民比李承乾还要贪心。
李承乾无奈道:“目前发现的露天石炭,只有十座,不过听过在朔州那边,有非常大的露天石炭,也许可以开个更大的矿场。”
李世民手一挥:“那就开。”
李承乾道:“这还需要大量的漕船用来运输,这么多产量,怕是把所有的漕船都用来运输煤矿都不够,还需要造出更多的漕船。”
李世民手再挥:“那就造。”
李承乾道:“这需要招聘大量的工匠。”
李世民:“那就招。”
李承乾:“工匠的数目有些不跟不上,最好是能开设一些工匠学堂,用来对学徒进行培训。”
李世民:“开!”
顿了顿,李世民说道:“这些事情,就不从朝廷的政令走了,直接从你东宫走。”
“需要多少钱财,从府库直接支出就是。”
这就是朝廷制度的关系,如果是走皇帝的诏敕,就要走朝廷的流程,因为涉及到大量国库的支出调用,很有可能被驳回。
然后又是议事,各个官员发言,甚至会出现劝谏的情况。
可实际上,不管是矿场还是造船,开设工匠学堂这些事务,即便是不通过官方也是能办的。
太子教令就没这么麻烦了。
从法理上说,大唐太子教令等同于皇帝的诏敕,有着同样的权力,受到的限制在于皇帝,而不是在于百官。
只要皇帝不干涉,太子教令就能越过朝廷的流程,直接行驶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