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64章:这是要逼朕退位吗

第164章:这是要逼朕退位吗(2 / 8)

李承乾肯定是不想亲身去了解的。

“请殿下示下。”

魏征很急,急着去找陛下,但太子还有事说,不得不先听完。

李承乾想了想道:“夫农者,国之大本也。大唐之兴,农为其基。”

“观古之盛世,无不以农为重。周之兴也,井田之制,民务稼穑,仓廪实而国势强。秦以农战之策,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汉承秦制,重农抑商,文景之治,仓廪丰实,府库充盈,遂成大汉之盛。”

“大唐疆土辽阔,气候各异。宜因时因地,教民耕植。”

“今思一策,设农学院,聚天下农者之智,汇四方耕植之技。聘贤能之士为师,传农耕之法,授稼穑之术。”

“研新种,兴水利,利农器。”

“魏公以为如何。”

王朝时代为什么没有农学院,是因为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

读书人的目标,就是考取功名,踏入仕途,施展抱负。

农业被视为低贱的职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这种观念,使得人们对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建立专门农学院来系统研究和传授农业知识的动力。

虽说北魏时期,已经有《齐民要术》这等农业书籍,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推广,只有小部分的文人流传。

在大部分的眼里,农民大字不识,教给他们也学不会,看不懂。

当然,用处还是有的,地方官员通常也会学习《齐民要术》,进行治理和管理。

站在皇帝这个层面,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往往只是停留在保障税收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层面上。

更倾向于通过推行一些农业政策,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不是建立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