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要求各大高校报送项目、推荐基地。
北大自然不甘落后,早早便组织各院系准备申报材料。
只是这些申报的项目要不就是过于偏重文献访谈,缺乏实际操作场景,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对接路径。
要不然就是需要地方单位配合,牵扯力量很多,进展缓慢。
没有一个像陈露阳的项目这样,以实物样品为成果、以校外合作单位为支点的落地型项目。
别人都是各种努力,想尽办法往结果上奔。
可陈露阳却是拿着成果过来立项。
这不批都说不过去了。
当即,
杜怀远提笔在审批意见一栏写下:
“项目具备政策响应、试点成果和校外协作三大要素,建议直报处长办公会并列入‘成果推广类’储备目录。”
……
随着科技处副处长的审批意见下达,陈露阳的项目申请被顺利送进了处长办公会,进入校级科研立项的正式程序。
没过几天,一份盖着红头章的《立项批复表》便被送到了经济系办公室。
当陈露阳接到消息,冲到经济系办公室的时候,连英华正在和几个老师高兴的唠嗑。
一瞧见陈露阳,连英华两个大扫帚似的粗黑眉毛“歘”一下就展开了。
“哟,小陈来了!”
连英华笑着招呼他,“你那份项目,科研处批下来了。”
“真的?!老师,真批了?!”
陈露阳的声音透着不敢置信。
这还是他第一次向学校提出项目申请,
“批了!”
连英华豪迈开口,从桌子上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递给陈露阳。
“不但批了。”
“科研处还把你这项目列为‘校级青年科技项目’,推荐进‘成果推广类’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