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表明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尾部出现了明显的负压区,这导致气流被吸引进入尾部,形成涡流。”
陈露阳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担忧问了句:
“那这样会影响行驶安全吗?”
曹青杭摇头:“行驶安全谈不上,主要是汽车会更加费油。”
这几天,意大利和机械厂双方都根据小汽车的涡流问题分别进行了思考和设计了一些改进方案。
但是方案虽然设计出来了,交流却成麻烦了!
意大利的方案,他们听不懂。
他们的方案,意大利也弄不明白。
双方就盼着陈露阳赶紧回来,好把方案交流的事儿敲定一下。
这一交流,就直接交流到了后半夜。
亏了陈露阳这一周住院,天天晚上熬夜给宋晓宁讲鬼故事,生物钟还处在熬大夜的状态。
要不然刚一上班就投入到这么繁重忙碌的工作里,换谁都得蔫一下。
不过辛苦总归是有结果的。
最终,省机械厂与意大利工程师们决定从调整后扰流板的角度、优化后保险杠设计这两个方面入手,对空气涡流的问题进行解决。
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
最开始设计的小汽车后扰流板角度较小,尾部气流较容易形成涡流并造成不稳定。可以通过调整后扰流板的倾斜角度,来有效改变气流的流向,引导气流从车尾平稳流走。同时修改保险杠的形状,使其更加流线型,以便气流能够沿着车身平稳流过,避免聚集在车尾形成强烈的涡流。
这两个改进办法虽然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但是最难的也是最费时间的,却是后续的调整工作。
如果真要按照方案的要求,一点一点测试到最优解的话,恐怕小汽车研发的周期又要延长了。
曹青杭胡子拉碴的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