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南北融合和经济脉络的变迁,过往人们谈及大运河,都喜欢宏大叙事,站得非常非常高,可站得太高,就不接地气了,很多人就不愿意去了解了,而如果能以沿河而居的张氏一族为切入点,那就是普通人的视角了,别的不说,姓张都得来看看吧,那就是大几千万人。”
“是这个道理。”
宋思铭听得连连点头,而后对王建都说道:“王老,我还真没有想这么深,只是大概摸到了一个方向,听您这么一说,我又有了不少新的灵感,沿河而居的可不止张氏族人,据我所知,光是青山市区,沿河的村落就有几十个,涉及姓氏上百个,其中,也包括王老的王姓,完全可以搜集各村的村志族谱,以姓氏为主题,做成专题展览,放入建成后的大运河博物馆。”
“这个想法好。”
王建都为宋思铭挑起大拇指。
他没想到宋思铭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么强,他仅仅开了一个头,宋思铭就把后续的内容都填补上了。
“王老,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眼看着和王建都越聊越投机,宋思铭趁热打铁。
“说。”
王建都回道。
“看得出来,您对大运河非常有研究,能不能在您身体和时间都允许的情况下,作为顾问专家,参与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给我们一些方向上的指导?”
宋思铭问王建都。
“指导的话,我可能没有那个能力,但是,给些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的。”
王建都回答道。
这个回答,也意味着,王建都接受了宋思铭邀请。
对于宋思铭而言,这绝对是一个意外之喜。
因为,他来的时候,只是想跟王建都认识一下,混个脸熟,剩下的事,以后再慢慢说慢慢办,没成想,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快进到王建都成为大运河博物馆顾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