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希望还是挺大的,前几天,江北大学的党委书记刚来过一趟青山,对于青山的大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只不过新校区的选址是个问题。”
宋思铭说道。
“怎么呢?”
罗百强问道。
“新校区肯定不能安排在犄角旮旯的地方。”
宋思铭先说选址原则。
“那是肯定的,犄角旮旯配不上江北大学的牌子,必须得是市内两区,最为繁华的地段。”
罗百强回道。
“青南区不行,新校区起步一千亩,没有合适的地块。”
宋思铭排除青南区。
“确实。”
罗百强就是运河边长大的青南区人,深知现在的青南区是什么情况。
想在青南区找一块一千亩以上的土地,想都不要想。
“青北区这边成片的土地倒是不缺,但问题是都在边缘地带,想在建成区调整出一块千亩规模的地块,同样不容易。”
宋思铭又说道。
“建成区,千亩规模的地块……”
百强机械就是在青北区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对于青北区的城市结构,罗百强也是了如指掌。
青北区的供地模式,是延伸型供地,二十年间,建成区稳步外扩。
并不是像某些城市,采取星星点灯式的供地模式,先尽可能拉大城市框架,再一点点地去填空。
这就导致,青北区建成区域内,预留的灵活用地过少。
突然来了一个大学新校区这样的用地大户,无处安排。
“宋书记,你觉得咱们脚下这块地怎么样?”
罗百强突然对宋思铭。
“您说是百强机械的老厂区?”
宋思铭没想到罗百强自己提出来的。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