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剖析的是人的意识。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为什么意识可以不依靠计算就能做出行为上符合最佳预期的决策?
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有成员用量子理论去剖析。即意识层面会从所有叠加态的可能中瞬间挑选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确定态。
如果从这个方向去理解,显然要容易很多。毕竟量子物理的框架已经相对成熟,
甚至我们已经有了类量子计算的模拟计算机这样的硬件基础。如果从这个方向去解决问题,无疑要轻松很多。
但我觉得不是。首先意识层面不存在叠加态,所有的选择都是确定态。
而且如果从量子物理去理解意识的决策过程,同样无法省略计算的过程。
请允许我再次强调,意识不需要依靠任何公式去计算,只是凭借经验去挑选出未来可能性的最优结果。
换句话说意识只负责预测,计算是在预测之后的过程。我再举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华夏有许多的网购节。六一八、双十一,双十二,西大也有差不多类型的线下购物季,比如疯狂周五等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每当临近这些折扣季的时候,意识会瞬间判断出在折扣季购买东西能更加节省。
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因为商家跟平台会有各种优惠政策,大脑需要通过计算去找到一种最优惠的购买方式。
大家能理解了吗?意识负责瞬间预测,并给出最优化的选择,然后大脑其他部分才开始具体的计算。
同理,艺术家们突然来了灵感,音乐家脑子里浮现出一段旋律,首先要做的是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旋律进行修改。
画家会拿起画笔,先把大概轮廓搞定,然后才开始补笔,作家会记录下大纲,然后开始精修·.—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决策是瞬间做出的,计算是延后且为最优化决策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