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白干了,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虽然老板人是挺不错,但课题组没出成绩肯定也没什么奖励。可以想象对于大家的士气打击有多大。
所以导师那边虽然没给他什么压力,刘浩反而感觉压力更大了。
但偏偏这些实验室的情况不是有压力就能做好的。没有一个确切的方向指引,就只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最初几天他还会经常在微信上问乔喻跟陈卓阳,不过这段时间他问得也少了。
毕竟数学家并不是万能的。
也许上次乔喻表现的很神奇,但那是因为有指向性的数据支持。
事后复盘的时候,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发出了“竟然这么简单,当时我怎么没想到”的感慨,这就是明证。
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太一样。
所以在乔喻跟陈卓阳一直没消息之后,刘浩也没再继续询问,而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所谓的“玄学”上。
好吧,对于科学人来说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很多成果真就是科学与运气的奇妙交织。
实验室里从来不乏这种例子。
而且说实话,很多时候把希望寄托于“玄学”上,甚至比寄托于数据分析更有用。
真的,作为实验狗,在得到结果之前,永远猜不到数据分析软件r、python之类的能跑出个什么奇妙的结果。
数据产出的结果往往会差到让人不忍直视。所以刘浩一度认为乔喻的方法,大概也不会好用到哪里去。
毕竟他们用来跑数据的代码都是之前出过成绩的。至于乔喻的新方法,他们虽然不知道,但既然是新的,那肯定是没有实践检验过的。
但谁想到就在他已经熄了从乔喻那里得到有效帮助的心思时,乔喻又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而且听乔喻的说法,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
不管如何,刘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