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而是有着明确对象的称呼。
指的,正是团里的其他干部,尤其是基层连队的干部。
现在的赵卫红,还没有意识到。
有些事情,士兵时期的他甭管是不是纠察,做了也就做了。
不会招来别人的敌意不说,还会获得别人的认可,认为赵卫红作风硬,要求其他人向他学习。
因为这时候,身为士兵的赵卫红,不管做出何种言行,归根溯源,都只能代表他自己。
可在成为干部之后,情况可就不大一样了。
甭管赵卫红现在有没有正儿八经的职务,可军官的身份,天然的赋予了赵卫红“领导者”的角色。
并且这个“领导者”,还有着非常明确的“地盘。”
比如赵卫红现在要去红二连实习,那么446团的每一个人,都会默认赵卫红是红二连的一员,代表的是整个红二连。
那么问题就来了。
你一个红二连的实习排长,又不是军务股的参谋。
凭什么管老子的人啊?
甚至就算赵卫红到了军务股这个“老本行”内任职,在红二连实习的这段经历,仍会对他造成影响。
纠治红二连之外的官兵,别人会说赵卫红偏心眼,搞特殊,根本不管红二连的违纪问题。
就算赵卫红对红二连的官兵,一视同仁,别人照样有话要说!
什么“假正经”,“装清高”,抓红二连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小问题,到了其他连队就重拳出击.
等等等等。
这就是基层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的复杂性。
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脸面,底气,以及最为重要的前途,全都系于自己辖下的部队之上。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为啥纠察在基层部队的风评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