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村与村,乡与乡,甚至是县与县,都要依靠这种土路链接,并且只有这一条路,除非换乘铁路。”
“不过.铁路的普及性那就更差了,只能勉强实现地级市之间的点对点对接,以及少数地理位置重要的县城会有铁路链接。”
“其他的时候,还是要靠着公路作为主要交通途径。”
“今后你要是路上遇见了驴车什么的,别诧异。”
“那就是当地山里的老乡出来赶集了!”
听罢干事的这番解释,赵卫红再次看向窗外。
只不过,他的眼中已经没了对于眼前雄奇景象的赞叹与欣赏,只剩下了一抹可以称之为“忧国忧民”的复杂神色。
大概是习惯了两个家乡,尤其是东北在交通上的便捷。
在赵卫红的潜意识里,炎国所有的城市,似乎都应该像东北那边,拥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以及平坦宽敞的公路。
但对于巴蜀云滇乃至于巴蜀军区辖区内的所有地区。
这些赵卫红眼中司空见惯的交通条件,只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尤其是身旁不断经过的卡车,更是让赵卫红产生了些许军事角度上的担心。
他们此刻正在行驶的盘山公路.不,是盘山土路,险峻复杂,时速最快也就四十公里左右。
卡车运输业可是最讲究速度与效率的行业。
这些卡车没有选择其他道路,而是来“啃”这极不好走的盘山土路,只能证明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可走。
这也证明了干事那句“很多地区,只有唯一的道路,互相连接”,并非是一句玩笑。
这要是在战时,敌人摧毁或是占据了这类交通要道,地面部队岂不是连绕路增援都做不到,只能一点一点顶着敌人的埋伏前进?
在这种遍布崇山峻岭的环境下,“地利”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