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歇。
文暄帝上前一步,双腿盘膝于古琴前。
帝王修指搭上冰弦,未戴扳指的拇指在弦上轻轻一捻,迸出个清脆的泛音。继而指法骤变,一连串清音自弦上流淌而出。
琴音暗合海晏河清的韵致,每一个泛音都澄明如朝露,每一段轮指都平稳若砥柱。
两岸百姓不觉屏息,恍惚见河面无风自动,泛起细密涟漪,似有万千锦鲤逐音而来。
文暄帝脸泛红光,心里却想的是,帝王没点才艺都轮不上这场面,我猪头九必不能缺席!
无比感谢当年的自己,肯沉下心来练习抚琴。
于这延绵清音中,北翼才子们齐声吟诵起太上皇亲撰的《北望》。
诵声并不高亢,却字字沉凝,如金石相击。
《北望》声歇,舟头堪堪相抵,才子们笑颜相向。
双双作揖,是文人应有的风采。
列国使臣麻了。
说好的大婚呢?怎的就各自颂国了?
但还别说,挺好看。别的不提,单说相貌,当真是养眼。
西梁舟上吹箫那人踏前一步,执礼启唇,“西梁,吴晏清,字海平,请指教。”
这是要进行第二轮对对联了。
时云起看了邱志言一眼。
邱志言踏前一步,执礼相向,“北翼,邱志言,字九辨。”
吴晏清朗声出上联:“玄舟分浪,青铜承露昭日月。”
邱志言高声对下联:“鸿影凌霄,朱字流霞映山河。”
二人拱手作揖,异口同声,横批,“天作之合。”
又一人出列,“北翼,时云起,字风行。请指教。”
“西梁,江既白,字未晞。”
时云起出上联:“北舟南楫,共沐朝阳承瑞露。”
江既白对下联:“东雁西书,同披锦绣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