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也笑了,他说道:“那你可以选择不……”
张潮则打断了他的话,轻松地说道:“我当然选择回答。如果你假设的事情发生了,我会庆幸自己在今天就已经做过所有关于它的演习了。
我想我会在领完奖以后,带着获奖词去给年轻时的自己扫墓,墓碑上刻着一行字——「此处长眠者,曾比自己想象的更加骄傲!」”
李东道:“这似乎是一种妥协?你认为自己今后会认可诺贝尔文学奖所代表的评价体系?”
张潮道:“这是从你的假设出发,进行的一种构思。”
李东迷茫了,问道:“我的假设?”
张潮笑道:“你不记得你刚刚说的话了?其中有一句是‘有幸获得提名’,你看这个词组本身,已经暴露了诺贝尔文学奖背后评价体系的强大影响力。
当我们在讨论文学价值时,不该用‘有幸成为被选择者’这样的被动语态。”
李东醒悟过来,连忙补救道:“那如果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幸能颁发给你’呢?年轻的你的墓碑上,会刻着怎么样的一行字?”
张潮瞪大了眼睛说道:“那就说明年轻的我还没有死啊,为什么会有墓碑?”
李东尴尬地道:“看来你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意见,并没有在央视《面对面》的节目里说完。”
张潮道:“那一期节目,我主要讲的是我们中国人和中国作家,不应该对诺贝尔文学那么趋之若鹜,甚至为它阻碍了自己开拓汉语表达新荒野的脚步。
但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是它的‘受害者’,整个文学世界,可能都被它所扭曲。”
李东惊讶道:“有这么夸张吗?”
张潮道:“从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的角度来讲,也许我说的还轻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本质源于世人对它的过度想象,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这些名字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