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26章 “乡”是躁动的根须

第326章 “乡”是躁动的根须(6 / 7)

“你爸在纽约做裁缝呢。”她总这么说,尽管信封地址早从工地帐篷变成廉价旅馆,再变成某条记不清街名的公寓。

林小海突然抓起最新信件冲向祠堂,让香火燎焦了“纽乡”的错字。】

【……林小海的儿子林树将父亲大脑接入全球记忆交易市场时,发现林小海最值钱的记忆片段是“被高年级的同学霸凌、抢劫时护住父亲寄来的巧克力铁盒”的场景。他通过算法放大该片段的悲情指数,使其成为区块链上的文化苦难nft,吸引海外华人竞拍。

这时候,生理痛苦就转化为某种宗教圣物了。】

张潮用锋利的笔触划开了包裹在“移民回馈”叙事上温情脉脉的外衣,显露出其底层的实用主义逻辑,有些冷酷——但只有这样,才能把推进到第三重维度——「伦理维度」。

在深入了解唐人街的文化以后,张潮发现中国移民的伦理系统不依赖上帝的凝视或法律的威慑,而是通过道德耻感的内循环,实现了某种街区自治。

每个唐人街都有的祠堂,一方面承载着宗族文化通过血脉沿袭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是裁判所和陪审团的综合体。

传统上,唐人街的帮派也与祠堂有着无法脱离的关系。

【……当林树翻开族谱时,霉味惊飞了梁上的燕。在爷爷“林荣生”名字下方,本该记载生卒年月的位置,却密密麻麻贴满了汇款单复印件。最新一页是父亲林小海精神病院诊断书,林小海的照片下面压着张糖纸,林树揭了下来——这是一张美国品牌的巧克力锡纸,被抚平了所有褶皱。

“你爷爷的债还清了。”姑姑递来装巧克力的铁盒,里面装满未拆封的信件,“你爸发病前嘱咐,等他走了才能打开。”林树发现所有信封都写着“致父亲”,邮戳日期却集中在林荣生去世后的十年。

最旧那封用蜡笔写着:“今天我学会乘法了,老师说九年前你寄回200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