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叹了口气道:“这事情呢,要是不由我来牵头做,那韩涵、小四他们还有可能参加。要是我牵头了,那我……”
剩下半句话张潮没好意思开口——“那我总不能只带着「潮汐文化」的高管和签约作家去吧?”
说起来,张潮现在还真不知道韩涵、小四最近一两年在干啥。韩涵大概还在赛车?小四大概还在办他那个《最》系列杂志?
就算自己和韩涵、小四没啥恩怨,他也不可能答应饭塚容的这个请求。
这种牵头的事看着挺威风,实则麻烦一堆。又不是旅游团,事关涉外,稍不留神就惹得一身骚。
王震旭见张潮不肯松口,又道:“以往的交流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多是请对方的作家到那里旅旅游、喝喝清酒、泡泡温泉,交流内容也比较,嗯,‘肤浅’。
说到底,在老机构的框架下,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总是按照固有的模式执行程序。如果说50年前,甚至30年前,在两国还不能畅快地互通信息和人员往来地时候,这样的交流有增进了解的意义。
那在中日可以自由往返,双方在对方国内都有几十万常驻人员,互联网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还沿用旧的交流模式,似乎有些‘隔靴搔痒’了呢。
饭塚教授参与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深感传统的作家互访机制已经无法承载曾经的使命,反而因为相互客气、相互吹捧,形成一种新的成见。
饭塚教授认为老作家们暮气已重,顾忌又多,所以不如让青年作家来打破这种僵局——尤其是您这样的青年作家!”
这一番话说得让张潮不禁对眼前这个大自己几岁的“华裔作家”改观了一些。
饭塚容作为长期致力于中日两国文学界交流的学者,有自己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果没有让他接触到张潮,可能也不会有促成中日两国青年作家互访交流的想法——但谁叫他偏偏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