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消失的爱人》,那确实是一个精彩的美国人的故事。《大医》的题材有些沉重了,我已经买了,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看完它。”
这时候光头的迪亚斯插话道:“我反而喜欢你的《大医》,写出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不屈。”
两人说得张潮都有点脸红,他们俩的作品自己可一个字没看过,但又不懂装懂客套说“你们的作品也很棒”,万一对方要讨论细节就丢脸了
不过好在两人也没有在意这个,毕竟不是谁的都能很快得到翻译。
不过张潮很巧妙地转换了一种表达:“我在「weibo」上看到有美国读者推荐二位的作品,说不定很快就能看到中文译作出版。”
这下不管是迪亚斯还是菲利斯都高兴了起来,毕竟作品能在中国出版的话,能增加不少收入。
作家在美国也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谋生的职业,哪怕是普利策奖得奖作品,也未必能大卖,不乏得奖前销量几十册,得奖后也不过增加到几百册的案例(有本诗集得奖前卖了51册,得奖后卖了400多册)。
尤其是历史类、非类、诗歌类更是重灾区。某种程度上,中美作者面临的困境也是类似的。
所以迪亚斯和菲利斯也各自有自己的职业,一个是大学写作学教师,另一个则在《波士顿日报》上有自己的专栏。
正聊着,台上的拍卖已经开始了。这次慈善拍卖旨在为美国的「免疫缺陷患者关爱基金」募集资金,拍品主要是一些新锐艺术家的画作、雕塑,以及伊万卡新成立的珠宝品牌的设计师签名首饰。
台上正在展示的拍品是一副由许多不规则的色块胡乱拼接在一起的图画,颜色刺眼、大胆,完全看不出到底画的是什么。
台上的拍卖主持人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下城区的凌晨》,是莎拉·福克斯的新作。
她从纽约下城区凌晨时分街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