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很快发现,如果自己不想看中国或者美国的内容,只需要把鼠标停留在两版之间的分界线上,单箭头就会变成指示“左右拉动”的双箭头,很容易就能实现只看一边,或者主要看一边的愿望。
好玩的是,如果其中一边的版面扩大了,多出的页面不是空白,而是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区——「我的圈子」「书单收藏」「创作中心」……
每个功能,都颇为值得探索——关键是,没有现在那些网站上讨厌的广告飘带、动画和时不时出现的弹窗。
用心的网页设计,简洁的页面呈现,重点突出的功能设计,一下让注册用户使用「微博」的兴趣大增。
美国时间的凌晨,就是中国时间的大白天,因此一时间中国的ip增长速度更超过了美国。
许多人本来是上来看热闹的,结果看到瞬间涌现出这么多读书相关的信息,从众效应之下也冲动地注册了账号。
不到一个半个小时,中美两国「微博」的注册账号数量超过了5万个,访问量更是百倍。
虽然发的人少、看的人多,但是由于有图片,所以一下爆炸的数据量还是让访问速度变慢了下来。
人在燕京的「潮汐文化」负责人李万东给张潮打了一个越洋电话,问道:“现在访问压力太大了,要不要启动备用服务器,不然就要宕机了。”
张潮反问道:“为什么不让它宕机?”
李万东一时没跟上张潮的思路,呆住了:“嗯!?”
张潮道:“不宕机怎么能让人知道我们访问量有多大?赶紧宕机啊!新页面加载时间都超过10秒了,你不宕机还等着干嘛?”
2007年不比10年以后,大家对网页载入、软件打开速度的容忍度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门户网站的flash动画等元素日益丰富以后,直接把浏览器加载到卡死都是常有的事。
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