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奇迹。
台下的艾丽丝·梅休老太太急了,转头对大卫·米勒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语气中已经带着质问了。
大卫·米勒慌了,连忙道:“我……我发誓我不知道。他只对我说要在颁奖环节搞点‘惊喜’,但是没说是什么。我以为……我以为……”
艾丽丝·梅休叹气道:“你以为张潮的‘惊喜’就是宣布随机抽取一个幸运读者给点奖励之类的吧?”
大卫·米勒一个壮年男子,此刻却羞赧得几乎红了脸。
艾丽丝·梅休道:“以后这种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并且一定要向我汇报!该死的,我们可能错过了一个机会!”老太太修养极高,但此刻也忍不住爆出了一句粗口。
身为资深的图书编辑和执掌全局的编辑主任,她嗅到了张潮这个创意背后巨大的商业机会。
和原创图书不同,过往图书翻译,特别是新书翻译的出版权是牢牢掌握在各国的大出版社手里的。小出版社很少碰新书翻译,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朗,不如找市场口碑好、读者群稳定的老书进行重新翻译和再版。
一般来说,外国作家在语言不同的异国即使能“一书爆火”,但能真正形成稳定读者群的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像村上春树这样能在中国这样持续走红近20年,每本新书的中文译作都能登上畅销榜的万中无一。
这样的体制下,大出版社的相关编辑在“新书翻译”方面的权力会大大膨胀,也就是他们能决定读者看到什么样的译著。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绝大部分的读者对非本国的文学作品的接纳,都来自于这些编辑的灌输——信息差,就意味着商业价值。
张潮即将上线的这个网站,则可能完全打破这种信息差。
两国的读者一定会好奇,对面到底希望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书籍?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