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完成了《大医ii》的写作,马上又投入新作品的创作当中,速度堪比巅峰期的斯蒂芬·金,简直就是编辑的至宝。
张潮笑道:“我正在写的,可能不那么好卖,无论是题材还是手法,对美国读者都不那么友好。”
大卫·米勒毫不犹豫地道:“签给我们,我们依然按照《大医》的标准和你签订出版合同。张,你要相信我们的诚意,simon&schuster绝对是对你最好的出版社,之前的风波是一场误会。”
张潮不置可否,只是道:“……你们的编辑主任,好像把我夸得太过了。”
大卫·米勒闻言重新注意主讲台上艾丽丝·梅休的发言,只见这位充满知性美的优雅老妇人正在对《大医ii》进行不遗余力地赞美:
“张潮在这部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理念「仁心仁术」与现代医学结合之后产生的巨大效应,它证明了医学不仅是科学的实践,更是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伦理道德的责任。”
“医者的个体命运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呈现出‘医生’这一职业如何在封建社会与日益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寻找到自我定位。”
“张潮试图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和医学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播与影响。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通过对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促使读者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
“这部作品在‘文化适应性’和‘文化再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既为古代文化注入了现代视角,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叙事路径。”
大卫·米勒有些不可思议,老太太年过在出版业摸爬滚打了50年,年轻时连威廉·福克纳的手稿都审校过,这么赞美张潮这个小年轻属实夸张了。
不过艾丽丝·梅休的发言并没有太长,不到5分钟结束了,并且道:“让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