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邝老板的豁达着实让张潮大开眼界,同时刷新了自己对海外华人的认识。
除了努力、勤奋、重视教育……这些被说烂的特点以外,张潮还看到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骄傲的蛮劲,沉默的顽固,偏执的倔强……
那《原乡》里的“林荣生”是这样的吗?
从旧金山到纽约,从普普通通的制衣工人,到一间大铺的老板,他在这个过程中又展现了怎样的特质呢?
这些特质又怎样通过书信和乡人的只言片语,改变着远在万里重洋之外的儿子“林小海”的精神世界。
《原乡》这部,要想展现张潮设想中的非西方、非美国视角下的中国人的迁徙史、家族观和乡土情怀,就必须从这些活生生的海外华人的身上,提炼出这些特质。
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漫长、连贯的民族文化传承,既是沉重的精神枷锁与桎梏,但也是独特、强大的精神支撑与联系纽带。
背井离乡与安土重迁,坚韧不拔与委曲求全,智慧仁义与冷酷功利……这个民族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磨难,也缔造过难以想象的辉煌。
这一切要想在一部作品中呈现出来,还是以“科幻”的形式,对张潮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这样的挑战,现在只会让他感觉到兴奋!
张潮没有着急回到酒店,而是转去了这里的「奥德街ord st」,找了一家理发店,花18美元给自己来了个“洗剪吹”一条龙服务。
马上就要参加新书发布会了,张潮要打理一下自己的个人形象。
就在张潮在纽约忙忙碌碌地写作和准备新书发布会的时候,燕京,甚至整个文学界,也因为他的三场谈话而发生着一场震动。
虽然出版社也好,电视台也好,并没有授权任何形式的转播。但是在“互联网精神”的加持下,三集节目几乎在美国播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