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表面不显。
几位老板哈哈一笑,有了她的打样,梅老板阔气道:“这样,我代表梅氏钱庄,捐十万两。”
朱老板点头,“我捐五万两。”
“我也捐五万两。”另一位,较为腼腆的是邱老板。
三人加在一起,又是二十万两。
但这三人行商十数载,有的还是祖辈就积攒下的家业,比沈桑宁富有不知多少倍,却没有她出的多。
她淡淡一笑,举起杯盏又是言谢,“诸位老板慷慨解囊,我记在心中,我听我夫曾说,这次捐款的名单来日将刻在扬州城楼下的石碑上,还会张贴在京城宫门外的告示栏上,届时几位的义举会被天下人所知,让他们看看,在大义面前,我们商人排在何等重要的位置!”
一席话,说得三人激动起来。
他们此行抱着与国公府交好的目的捐款,捐款的数额自然都是早就打算好了的。
然而一听还能千古留名,真真是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
思及此,都不甘心只捐五万十万两了!
梅老板再次拍板,“我加倍,我也出二十万两。”
“我二十一万两。”朱老板跟着道。
梅老板皱起眉,“老朱,你这是干什么,要抢第一的位置?”
朱老板不语,显然就是这个意思。
梅老板犹豫着追加,“我出二十五万两,建设大晋人人有责,不过……能否请世子帮个忙,捐款人那栏在我的名字前加个前缀——梅氏钱庄、酸梅梅果脯、胭脂梅、梅氏染品。”
“哈哟!梅老板够贪心的呀,这前缀这么长,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家产业啊。”朱老板脸上皮笑一下。
梅老板反驳他,“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呢?”
花了二十五万两,要一个前缀不过分吧?
梅老板看向沈桑宁,露出殷勤的表情,沈桑宁点点头,应了下来,这都是小事。
梅老板得到答案,心满意足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