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街头巷尾,无论是茶余饭后的闲聊,还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讨论,「知识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繁忙的地铁站内,几个同事在交流着。
“你昨晚看《百万富翁》直播了吗?有很多历史题目我刚好知道答案,太可惜了,没机会上台试试。”
“是啊,感觉好简单,下次我一定要参加知识杯,争取拿到天榜资格,去参加《百万富翁》。”
“我参加了「知识杯」,可惜只有232名,上不了电视。”
湾仔,利东街,
某茶餐厅。
一个六十多岁的阿伯,拿着天榜荣誉证书,逢人就吹嘘:
“哈哈哈,我仔也参加了这次的「知识杯」,还进了前100名!这个月可以去参加《百万富翁》了!”
“伱知道吗?我仔……”
“哇港你听吼~~~”
其他老头:“…………”
玛德,最讨厌装逼犯了!
不行,要回去好好敦促一下儿女看书,也要给我搞个天榜荣誉出来。
港岛大学,
学校里,也有不少学生们对「知识杯」的热情很高,或者更准确说是‘义愤填膺’。
“都三期了,300个人,竟然一个大学生都没有,丢脸啊。”
“对啊,别人都行,没道理我们这些学生不行。”
不止这学校的大学生,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同样有这个想法。
都说能上大学的都是高智商天才,结果知识杯前百都进不了一个大学生,丢人啊!
于是,全港各大学的学生,也有不少发愤图强,要认真读「上下五千年」「中国简史(高中教材)」
随后,连续数日的热烈反响与广泛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相较于初时有所减退。
街头巷尾的闲谈中,「知识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