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
朱苏晋喊了停,疑惑的问:“你这都哪看来的,我怎么没在史书上见过这样的话?”
“网上啊。”
徐琨讪笑道:“历史书太厚来不及翻,所以我就去了明朝的贴吧和论坛。”
“网上的东西怎么能……”
朱苏晋本来有些不屑一顾,但想想这个套说辞,还挺有蛊惑性的,如果能放在自己的剧本里。
众所周知,咱们朱编是最能‘吸取新思维’的,这一琢磨就忘了下面的词儿。
于是冯晓宁就示意徐琨继续往下说。
徐琨却似乎有点卡壳,于是又换了套说辞道:“以前我看鹿鼎记的时候,还不理解为什么人人都对吴三桂恨之入骨,后来看到篇网上的科普帖子,一桩桩一件件的把数据列出来,才知道他卖了山海关后,造成了多少屠杀惨剧——这老乌龟真是该死啊!”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好像意识到自己跑题了,于是忙又扯回了对朱元璋的看法上。
总的来说,徐琨还是做了许多功课的,大致能复述出朱元璋的成长经历,而且对朱元璋的性格,也做出了七八条分析。
但冯晓宁却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反倒是朱苏晋回过神来,针对徐琨的陈述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又有意无意的问:“我听说《天剑群侠》是你自己拉的赞助?”
“算是机缘巧合吧,正好认识了几个朋友,有这方面的投资意向,再加上老家那边儿也想趁机打打广告,所以就……”
“不错、不错,咱们剧组其实也有资金上的问题,如果能拉来一笔赞助,就最好不过了。”
这根本就是在明示徐琨带资进组。
徐琨迟疑的试探道:“咱们剧组能接受注资?”
“注资肯定不行!”
一旁的制片人断然否定:“朱编剧说的是赞助,片头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