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解忧杂货店》的口碑一直上不去,读者们大多停留在“听过,但没看过”的阶段。
就在这时,森哲太郎另辟蹊径,他写的评论稿既不讨论好坏,也不辩证对错,只是客观的评价东野圭吾本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这本的优劣处。
《解忧杂货店》本身是一部评分能上8.0的优质,原历史中、改编电影的畅销都佐证了这点。
当所有人的视线被拉回到本身,大家开始有意识讨论起内容时,它的好便渐渐浮现了出来。
“这是一部不算成熟,但诚意满满的转型之作。里面的有些剧情和人物稍显稚嫩,但总体上佳。
其中超越时空的叙事诡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剧情,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推理元素,都是大部分日式纯文学没有做过,没有尝试过的写作手法。
无论好坏,东野老师至少给大部分的纯文学作者起了一个好头——
并非只有刻意模仿北川老师才能立足文坛,只要有足够的个人特色,就能在日本文坛刻下名字。”
森哲太郎的这句结语被无数底层作者奉为座右铭。
这三年来,北川秀从默默无名的白纸作家,一路踩着大岛光、石原慎太郎、池泽夏树、几位天下一品的头登上顶峰。
他的横空出世让无数人振奋,也兴起了一波又一波“北川秀风”的模仿浪潮。
很多中下层、底层作者靠跟风赚了钱,有的现在还在跟风。
但写着写着,好像整个日本文坛都被“北川秀风”给塞满了。
模仿得再像,那也只是北川老师的一个影子。
影子是没法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
大量作者们开始迷茫,不知所措。
有的转型去写推理文学,有的转型去写大众文学,纯文学的土壤越来越贫瘠。
现在,《解忧杂货店》成了衔接两个时代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