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 第327章 上美厂的未来

第327章 上美厂的未来(4 / 5)

中国电影业整体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上美厂没能顺利推进产业化进程。然后没有然后了。

其实早在84年,宫崎骏来上美厂朝圣时,商业震波已四野轰鸣,上美厂艰难转型,但利润微薄,画师们稿酬很低。

后来的某位画师说:“我为《鹿和牛》工作了一整年,仅比平时多收入800元人民币。而我为太平洋动画工作,做一些不动脑筋的简单活,一个月能拿5000元。”

于是有了明年上美厂37名业务骨干辞职南下,动画组四分之三人离开——辞职的年轻人戏称为“胜利大逃亡”!

其实84年后,上美厂也尝试过“市场化”。

开始承接大量的广告业务及对外加工业务,与国外的合拍片计划也逐渐推上了日程。

效果也是有的——84年上美厂的利润是55万元人民币,而到了87年则高达170万元。

夏天跟一些底层的员工画师聊过之后,也是很感慨:这么大的上影厂,一年利润还不到两百万,是可怜了点……

自己在燕京找的那些帮忙给《西游记》上色的大学生,干一个月也有好几百呢!

整体来看,人心思变啊!

后来就如同预料的那样,大家不再追求什么艺术表达,什么艺术性。而是开始拥抱商业化,拥抱市场经济。

而且以往的动画电影的统购统销也开始取消了,原创动画几乎垮掉。

大量专业人才加入到了动画加工公司,做国外的外包活儿。

汹涌的加工片大潮冲垮了我们独立的原创动画表现体系,持续了十几年后,盲目趋利的积弊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如果说九十年代在题材和审美上还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等到了新世纪加工片大潮渐渐退去,国内动画业的火热逐渐归于萧索。

而上头开始大力扶持动画产业时,却有大量企业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