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文,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降价了,他们也买不起啊!
所以只能倒掉,维持高价,好让那些还能出得起钱的中产阶级花钱买。
这才能真正找补一点损失。
世界大战后,和平降临,全世界对钢铁和武器的需求大大降低,各国重工业被迫转向民用领域,能够抢占市场的工厂尚能活下去,抢不到的就只能破产。
资本世界的政府不可能花钱养着整个工业体系,不会像我们这样,哪怕许多上下游工厂根本不赚钱,也会发放补贴维持下去。
他们顶多为了维持武力,以军方订单的形式保住几家大型武器制造公司,却不会发放补贴维持全套工业体系,这种行为甚至被定义为“违反自由竞争的专制手段”。
是资本家太笨,太短视?
不,只是因为国家并不是某一家财团独有。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既然国家不是我一家财团独有,那为什么要我贴钱维持重工业体系?
如果下一次战争出现,大可临时调整生产线,只要军方发放海量订单,美利坚各地保证会兴起无数工厂。
这就叫资本的导向性。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利坚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精鹰”们相信,即使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们照样有时间调整生产线,重复二战时“世界工厂”的盛况。
自私,让他们在利润下滑的时候削减重工业规模。
傲慢,让他们觉得可以一直称霸地球,高高在上。
所以,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克利夫兰财团进入新世纪后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控制着石油命脉的洛克菲勒财团和一直都是朝阳产业的金融领域的各大财团,比如摩根、第一花旗。
克利夫兰财团的话事人们也不能光看着自家影响每况愈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