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请她吃点东西。
一人一碗牛杂面。
吃着饭的工夫,好巧不巧,旁边桌就有几个年轻人起身,找老板买了几瓶酸梅汁回来,大家打开喝着的工夫,竟讨论起来。
意见不完全一致,两个说很好喝,一个说一般,但显然,她觉得口味还能接受,但是据她自己说,她这些天喝了四五瓶了,竟还一次奖都没中过。
那男孩不知道是不是她男朋友,竟又起身,又买了三瓶回来,让她开。
巧得很,这回她还真就中了“再来一瓶”。
她马上就特别开心的拿着瓶盖去找老板换饮料,再拧开,居然运气爆棚到又中了一瓶——三个年轻人都给乐坏了!
一边吃面一边看着旁边的热闹,方丽菁也忽然站起身来,过去买了两瓶酸梅汁回来,递给曹玉昆一瓶,“你请我看电影吃牛杂面,我请你喝饮料喽!”
曹玉昆笑了笑,接过来,俩人似乎心有灵犀一样的,同时拧开,结果换来的是近乎同声的哀叹——两瓶,都没中。
这个再来一瓶的办法,在后世大约也算司空见惯,但在1992年的这个时候,至少是在国内和红空,曹玉昆都没见过,所以大概可以算是独创的促销法门。
当初在考虑中奖比例的时候,曹玉昆结合每箱装16瓶、易拉罐装也是16罐的情况,最终决定把比例定在八分之一,也即12.5%的中奖比例——每箱里有两瓶中奖,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讲,也就等于是给这一箱打了个8.75折。
看来情况蛮好,大家都认这个。
口味能接受,同样价钱的情况下比别个饮料给的更多,广告轰炸形成一定的传播效应,并引流,然后再加上这个“再来一瓶”,带来的就是销量节节攀升了。
接下来还要继续推,开始形成现金流之后就不缺钱了,该造势的要造势,该吹牛的要吹牛,一直到在这个盛夏里,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