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荷里活道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连接东西方艺术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件流转的文物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到了 90 年代,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大陆收藏爱好者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片沃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知名收藏家马某都。他曾经无比自豪地向人们讲述,他珍藏的那件唐代邢窑盈字碗,正是在 90 年代初期,在荷里活道的一家不起眼的古董店中意外寻获的。这件稀世珍品的出现,更加坚定了人们对这条古董街的信心。
还有,曾经担任沪物馆馆长的马源,是国家级的顶级鉴定专家,之前他让宋敏带给自己看的那 14 件编钟照片,就是在荷里活道捡漏到的。当时他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手指轻轻抚过青铜表面,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气息。这批编钟通体呈现出古朴的青灰色,钟身上的纹饰精美绝伦,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匠之手。马源心中暗暗盘算,这批国宝级文物绝不能让它流失海外。听说后来马原找家人朋友东拼西凑了 100 万港币,重金买回了沪上。为了凑齐这笔钱,他变卖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古籍,甚至连妻子的首饰都典当了出去。而现在这件宝贝,成了沪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二次捡漏,是在 1995 年,马源在港城古玩市场的一家店铺里,被一道幽幽的寒光吸引,仔细一看,竟认出了这是越王勾践儿子的宝剑。他的心跳骤然加快,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生怕自己的激动会暴露这把宝剑的真实身份。
可是店主却表示,这把剑早已被小鬼子富商看中,并且花 150 万预定。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马源的心上。他望着这把承载着吴越文明的古剑,眼中闪过一丝痛惜。为了不让国宝流失到日本,马承源便回国四处求人,甚至登上报纸呼吁。他日夜辗转难眠,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这把即将远走他乡的宝剑。他给各大博物馆写信,四处奔走呼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