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汉化。当时的人们就特别推崇北宋文人的绘画,还有一些书法,所以说当时的人们,就用毛笔在瓷胎上面直接写字或者是画一些草,画一些花儿,画动物等等,这样逐渐地就形成了金代磁州窑最典型的装饰技法——白地黑花。
陈阳眯起眼睛,将梅瓶轻轻转动,仔细端详着瓶身上的纹饰,仿佛要看穿它背后的历史,“这件梅瓶非常开门,毫无疑问是磁州窑的杰作。”
他停顿了一下,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瓶身,“古代磁州窑的制作,通常采用拉坯成型,然后再进行修胎。你们看,”说着,他将梅瓶举起,对着光线,“瓶身上,尤其是口沿和底部,这些细微的修胎痕迹清晰可见。”
“口沿部分不够规整,底部看似平坦,实则充满了高低不平的凹坑。这种不完美,恰恰是当时磁州窑的独特风格,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窑口的重要特征。”
他将梅瓶放回桌上,指着瓶身上的纹饰继续说道:“再来看它的绘画风格。线条粗犷,却充满了力量感,尤其是这些植物,栩栩如生,仿佛在瓶身上摇曳。这种豪放的笔触,正是金代磁州窑的典型特征。而且,这件梅瓶的品相极佳,几乎没有冲线或爆釉的瑕疵,实属难得。”
说道这里,陈阳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磁州窑,及其影响下的众多窑口,如河南登封窑、当阳峪窑、山西大同窑、河津窑、长治窑等等,构成了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窑体系。它们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共同谱写了我国陶瓷史上的辉煌篇章。”
他再次拿起梅瓶,指着瓶身上的纹饰,“当时的装饰技法主要有两种:刻花和划花。刻花,以竹、木、骨或刀具为工具,在成型的坯体上刻出图案。耀州窑的刻花技法最为著名,刀锋犀利,纹饰立体感强,被誉为宋代瓷器刻花之冠。”
“划花,则是用工具在坯体上划出图案。五代至北宋的耀州窑和越窑刻花青瓷,以及明清景德镇御窑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