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巧匠,技艺精湛,尤擅制作各式各样的硬木家具,传承着宫廷的技艺与审美。
在这些作坊中,有一位从造办处流落到此的王木匠,他技艺超群,眼光独到。大约在清同治初年,王木匠在东大市附近开办了一间小作坊,取名“龙顺”,寓意生意兴隆,顺风顺水。
他不仅继续为宫廷制作和修理硬木家具,延续着皇家气派,更巧妙地将宫廷风格的硬木家具融入民间,开创了榆木擦漆家具的先河,引领了当时的家具潮流。
王木匠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使得龙顺作坊名声鹊起,生意日渐兴隆。后来,龙顺作坊吸收了吴、傅两家资金雄厚的作坊入股,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并将作坊名称正式更改为“龙顺成”,成为了京城硬木家具行业的一面旗帜。
五十年代末,百废待兴,咱们京城家具行业却依然有着三十五家硬木家具作坊,各自坚守着技艺传承。其中,像做马鞍的同兴和,在硬木家具上也颇有建树;仿明家具著称的义盛和,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闻名;专仿制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兴隆号,更是将宫廷技艺融入民间。
当然,还有义成、东升永等专制仿明家具的字号,以及元丰成、宋福禄等各有千秋的流派,共同构成了京城家具行业的繁荣景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硬木家具技艺,这些店铺于一九五六年进行了合并,最终保留了龙顺成的老字号,并将其改称为龙顺成木器厂,开启了新的篇章。
“这些家具厂的合并之后,集中力量生产京作硬木家具,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因此龙顺成改为京城硬木家具厂,”耿昌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正式这些厂子的合并,让很多早年间流入民间的皇室家具,全都堆积在了硬木家具厂。”
当时的硬木家具厂,保存下来这些老年间的皇室家具,主要存放在两个库房,一个是南库、一个是东库。
南库,比较大,杂七杂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