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 第1550章 来自圆明园的物件

第1550章 来自圆明园的物件(3 / 5)

义,因其悬挂于墙壁之上而得名。它通常被用作装饰房间的艺术品,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彼时,文人雅士开始将这种精美的瓷器悬挂于书房或厅堂,以增添一份雅致的氛围。壁瓶的器形丰富多样,或方或圆,或长或扁,常见的有瓜棱式、葫芦式、半圆式等。瓶身上的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龙纹的威严霸气,八仙纹的飘逸洒脱,花卉纹的清新淡雅,皆是匠人们的巧夺天工之作。

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曾烧造过仿官釉琮式壁瓶,为清代宫廷烧造壁瓶开创了先河。而到了乾隆时期,壁瓶的烧造达到了鼎盛,尤其是在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年间,时任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珠山殚精竭虑,精心烧制了众多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御瓷壁瓶,成为了乾隆御瓷中最具特色的器型之一。

乾隆皇帝对壁瓶的喜爱,更体现在他对其装饰设计的重视上。他常常将自己创作的诗句交给御窑厂,钦命唐英根据诗句的意境和韵味,设计并烧制新的壁瓶。这些御制诗句与精美的壁瓶相得益彰,成为了乾隆时期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使得壁瓶的造型、纹样和装饰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时,宫廷中对壁瓶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由壁瓶改为挂瓶或轿瓶,这一名称的改变也反映了壁瓶功能的转变。在乾隆年间,壁瓶除了作为室内装饰之外,还多了一个重要的用途——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之中。

乾隆皇帝对轿瓶尤为钟爱,他将十四种不同款式的壁瓶挂在珍藏稀世法帖的养心殿三希堂的东墙上,还在自己的御辇中也悬挂着轿瓶,以便在巡游途中欣赏插花的美景。

想象一下,御辇行进之间,瓶中鲜花野卉随轿起伏,摇曳生姿,为乾隆皇帝的旅途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也为他排解了旅途中的寂寞。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以轿瓶为原型,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挂瓶,专门用于圆明园的室内悬挂,这便成为了后世同类器物仿制的范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