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学习书法不尊崇魏晋, 那就成不了大家,属于歪门邪道。他推崇出帖,强调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鼓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铎的行草书,以中锋运笔为主,追求八面出锋的笔法,笔势迅捷,却又理性含蓄,张弛有度。他的点划提按幅度极大,起笔、收笔、转折处更是顿挫分明,极富韵律感。
墨色层次丰富,浓处涨墨明显,由浓到淡,再到枯笔,将墨色的变化运用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一种奇肆的骨力。其结体紧密,连笔较多,以动势见长,极大地丰富了草书的观赏性。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风格,王铎与董其昌齐名,并称为南董北王,也有神笔王铎的称呼,正如书法评论家李志敏所言: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陈阳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拍卖行中与王铎作品的邂逅,那些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的线条,仿佛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陈阳低头拿着放大镜,从卷首开始,一点点仔细的看了起来。他心跳有些加速,呼吸也微微急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幅作品的风格的确与王铎的草书风格十分吻合,气度雄浑,笔性老辣,涨墨淋漓,章法宕逸,所有的一切都指向这是一件真品。
可是陈阳心中却有些忐忑,毕竟自己对王铎这种行草研究不多,后世的陈阳只是在拍卖会上见过他的作品,但那些都是惊鸿一瞥,远远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的观摩学习。
就王铎书法的整体而言,他的立轴作品居多,手卷和册页略少。而立轴一般以纵向的三行居多,也相应地更为贵重。而手卷则是以纸本居多,也更为贵重,而偏偏这是一副王铎的手卷。
他努力回忆着那些在拍卖会上见过的王铎作品,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印证眼前这幅作品的真伪。可是脑海中那些画面却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