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画面
瓶子背面有字,御题桐荫博古图,之后是一首诗:碧梧桐下草铺茵,博古相于会翰宾。夏鼎商彛共左右,墨华笔露永鲜新。书童雅称双丫髻,居士偏传垫角巾。仿彿苏王留妙躅,当年取咎致何频。
背面替诗
无论是刻工极精美,人物意态生动,树石布景亦皆得法神妙,字迹结体端正,气韵贯通。图文皆涂金,与细腻润泽的玉质交相辉映,更添光彩。
陈阳拿着瓶子看了片刻,随后眼睛瞬间一亮,将瓶子递到宋青云面前,“师叔,你看这玩意,像不像乾隆爷看了崔子忠《桐阴博古图》之后,为他特制的那件玉瓶?”
“我看看!”宋青云示意陈阳将瓶子放在桌面上,随后伸手拿起来,认真的看了起来。
“哥,崔子忠是谁呀?”秦浩峰在旁边问道,“乾隆为啥看了他一幅画,就为他做了这个瓶子?”
崔子忠晚明人,为明末士大夫,又名丹,字道母,号青蚓,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多取材于佛画及传说故事。
画法高古,得自唐宋,是一位相对独立的画家,而没有具体的师承。笔墨、设色颇具古意,构图、造型追求奇趣,超凡绝俗,风格独具,与同时代的晚明变形主义大师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崔子忠由于数次科举未中,逐渐疏离政治,甘于作一名画家。他言辞简质,矜持自重,其书画只诒知己,凡以金帛重礼求画者,虽穷饿掉头弗顾。画作从不轻易示人,所以作品流传下来并不多。”陈阳在旁边跟秦浩峰和柱子说着。
“他与名臣史可法同为左光斗门下,史可法曾以自己所乘马匹赠与崔子忠,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崔子忠与其妻子避居穷巷土室中,绝食殉国身亡。”
根据《石渠宝笈》和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年间清宫藏有崔子忠书画数件,崔子忠《桐荫博古图》为“次等云一”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