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这议和一事,你敢说陛下没安排你盯着?
呵呵,陛下昨晚便说了句,要咱家今早来看你回来了没,我想着,便与议和有关,说不得,陛下是暗示咱家来给你打下手了。”
赵都安笑眯眯摆手:
“快别这么说,今日去城门口迎接使团的,可不是我,而是鸿胪寺卿。”
顿了顿,他认真了几分:“陛下没说别的?”
孙莲英从宽大的袖子里取出一份折子,摁在桌面推给他:
“陛下要我带给你这个,你要的资料,这次议和使团来的人。”
对于这次议和,赵都安和女帝私下商议过几次。
定下了基本方针:在不突破底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抚对方,以争取战略的主动。
但前提,还是要看对方有多大的胃口,若是贪得无厌……
按女帝当时的说法,便是:“朕的剑也未尝不利!”
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谁也不想看到谈崩。
而既是和谈,是谈判,那么必然涉及到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一步步拉扯。
女帝身为皇帝,无论于礼,还是谈判策略,都不会亲自下场。
否则让堂堂女帝和使团里一些藩王的下属亲自谈……朝廷哪里还有颜面?
因此,谈判一事,就交给了以董太师为首的皇党大臣,具体负责接待的,乃是鸿胪寺卿。
然而这只是明面上的队伍,还有一支在暗中把控和谈的人马,便是赵都安了。
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此刻,赵都安翻开折子,看到上头书写的人名和资料,孙莲英则缓缓说道:
“代表西平河间王来的,乃是河间世子,徐温言,不过据说这位世子打小愚笨,因而不被河间王所喜,这次过来也只是个牌坊。
真正负责和谈的乃是河间王府大客卿,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