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这就说得通了,长江汽车现在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就是试车场那个二期厂,然后齐鲁有片巨大的三期厂,集团所处的市区老厂一期那点生产量根本不算量。
当然对齐鲁大地上的各种同行生产规模了若指掌。
怪不得会突然提出收购高和呢。
秭小伟也忍不住啊?
他现在已经算是半个造车行家,白车身就是指做完了前两个步骤,钣金冲压,然后焊装成型。
空金属壳子居然要从鲁东拉到几百公里外做后两道工序,这活儿可真不咋地。
对比下自家正在建设的超级脉动工厂就看得出来,老常恨不得把所有工序都拉成一条物理上的直线,最大程度的保证生产线不受任何影响。
连地质条件能不能保证恒温恒震,都在他的生产质量考虑中。
这边就简直只能算是凑合。
各种品牌介绍上面声名显赫的各种头面人物、设计研发团队,最后落实到生产装配这跟车主最息息相关的环节,却如此凑合。
哪怕在秭小伟的认知里,这世界到处都是草台班子。
也没想到定律依旧,真的是个大笑话。
而且五百多员工……如果里面还要去掉部分管理人员,这生产规模也是小得惊人。
江州超级脉动工厂投产以后,据说是两万工人左右,如果按照秭小伟建议设想的六小时四班制,人数还要多。
很多汽车工厂是12小时两班制。
三五百人规模,只能生产个寂寞啊。
怪不得老常只估摸不超过两百亿的价值。
秭小伟这故意帮对方抬了下,简直就是毒计。
让其他想来收购或者入股的资本,都会面对个信心满满,胃口更大的对手。
这不就算是三言两语间就破掉了对方可能跟别人合作的计划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