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桦顷刻间回过神来,才注意到方言等人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看,立马解释说:
“我是在想会不会和我们下一周要参加的‘新写实’研讨会,在时间上有什么冲突?”
此话一出,一个个面面相觑,迟疑不定。
“新写实研讨会?”
方言倍感意外,一问才知。
自从《渴望》、《我爱我家》等电视剧带火了“新写实主义”的概念以来,不单单电视台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关“新写实主义”的批评和讨论也渐渐地在文坛里流行起来,而且是盛况空前。
一些文学批评家把这种创作倾向,看做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
有一些理论家干脆把新写实主义归结为“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派”。
还有一些作家把它当成是现实主义一种新的衍生类型,于是模仿《渴望》创作了一批批。
“后来,《钟山》比《人民文学》先搞了一出‘新写实大联展’,面向全国征稿。”
余桦讲述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在自己的桌上翻来覆去地找了一遍。
从一摞书堆里,抽出一本上上期的《钟山》,接着把杂志径自地递给方言。
方言饶有兴趣地翻看,就见《钟山》这一期的“卷首语”上直接写明了:
“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而是近几年华夏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低谷中,由我国著名作家,方言首倡的一种全新的文学倾向。”
“按方言在‘《渴望》电视剧座谈会’所说的,新写实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然而笔者以为,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